Sara_1

雷聲大,雨點小。

上映前宣傳一直是以揭示本土禁忌題材云云,但影片中真正有揭示社會事件的片段不夠深刻。

也許是對電影有頗高期望,感覺會是啟發到一些女性平等和自主性之類。

但看畢整齣電影,我並沒有如預期中般深刻。

記得的只有何玉玲和甘浩賢之間由買賣開始,後產生愛情的故事。

 

何玉玲跟隨母親改嫁給文具店老闆,

有一晚,後父竟然趁玉玲熟睡時強姦了她。

母親在門外聽著玉玲掙扎的呼喊聲、丈夫獸性大發的咒罵聲、掌摑聲,

卻只能掩著耳朵不停地哭泣。

她當然知道自己該衝進去阻止女兒被蹂躪,但她軟弱不敢反抗這個作為她往後人生依靠的男人。

典型的婦女,認為自己沒能力也不應該反抗丈夫。

看著女兒後來痛苦的抽泣聲,她只能一遍一遍地輕撫她的頭髮,陪她哭泣。

這種家庭中的性侵犯事件不算罕有,也許每個家庭正是有這種軟弱的角色才會導致施暴者繼續胡作非為。

她潛意識地認為女兒的人生也會與自己的一樣,幸好電影中的何玉玲夠勇敢。

她離開了這個讓她心驚膽顫的「家」,她很努力地尋找生存的方法。

 

她在尖東海旁遇上了甘浩賢,一個常常花一整晚釣魚後,又把魚放生的人。

他們第一段談話內容其實也頗值得思考。

也是第一次何玉玲講,而有人聽的溝通。

「我的行為不是偉大,也不是無聊。只是覺得魚在海中會較自由。」

「但你想過也許魚其實想被你帶回家,餵飽三餐。」

然後,那一晚,甘浩賢就釣到了何玉玲這尾「魚」。

Sara_2

 

然後就開始了他提供她一切生活所需的金錢,她出賣自己的身體的「買賣關係」。

漸漸地,何玉玲發現他們的關係已不再只是單純的以金錢作媒介。

她開始有更多情感上的渴求,她會想更深入認識這位「金主」。

甘浩賢是一位循規蹈矩的官員,任職教育局、美滿家庭、基督徒、性格好,

何玉玲是他看似完美的人生中的潘多拉盒子,致命卻又強烈地吸引著他。

看似毫不合適的兩人,在某些時刻卻是彼此的依靠。

不過甘浩賢偷偷地 sit 何玉玲的堂真的是頗 sweet 的呢哈哈。也算是他們這段悲戀中少少浪漫的時光。

Sara_4  

何玉玲變成了 Sara,甘浩賢也升為教育局高層。

看著電視上滿口語言偽術的他,她不想批評他的改變卻又禁不住感到與他越走越遠。

攤牌後他們的關係畫上了句號。

 

Sara 成為了一個揚善揭惡的記者,自己嘔心瀝血探訪已久的新聞竟然被抽起,

心灰意冷之下她出走泰國,在夜店遇上正在找 Falang 的 Angela。

看著她有口難言的表情,她買下了她一晚的時間。

她對 Angela 說:「我替你買了一晚自由,你不用提供我任何服務,走吧。」

但傻傻的她卻不知道獲得了一晚自由能做甚麼。

在還是懞懂的年紀便被帶到花街柳巷,她懂得的好像只有提供性服務給客人。

Sara 轉而提議以金錢買她的故事。

當她是 Angela 時,她可以毫不猶豫出賣自己身體;但當她是 Dokmy 時,她卻連自己真名也羞於啟齒。

聽著 Dokmy 的故事,令 Sara 回想起年少時那只殘留於午夜夢迴的記憶。

也許是這一刻令她覺得自己有義務要拯救 Dokmy,也當是拯救回曾經的何玉玲。

Sara_5

 

其實現今的女性地位已經提升了很多,有聯合國提倡女權的運動,社會對女性的尊重也多了。

但這些只局限於大城市中,在一個國家落後的地方中,重男輕女的觀念仍是根深蒂固。

Dokmy 是女兒,所以可以被賤賣給妓院,一碗米甚至比她更重要。

生活所逼,何玉玲和 Dokmy 利用女性與生俱來的本錢養活自己。

人們視性工作者為影響社會的群體,但這其實也只是一份工作,工作性質的確較特殊,

但不也因為社會上有 Demand,她們才能 Supply 嗎?

沒有一位女性會享受成為不同男人發洩慾望的對象,但這是她們在僅有的選擇中作的決定。

我不認為要一味同情性工作者的女性,只是看完電影後有種她們背後的故事才是更值得去聽去看。

 

中學時上中化,傳媒是除政府、法律、民眾以外的「第四權」。

這套電影其中一個讓我深刻的也在這一個範疇。

Sara 是一個將大學所學的傳理道德精搬到社會的熱血記者,

為了她感興趣的題材,可以深入虎穴去挖料。也可以熬夜出稿,拿去趕印。

但現時香港的傳媒已失去了這份激情,有的只是如何接更多廣告,如何能迎合勢力並同時提高銷量。

「官商勾結」此等會導致動盪的新聞當然是不能公諸於世!

那麼,第四權的權力到哪去了?第四權的角色如何定位?

Sad But True.

 

有感可惜於《雛妓》沒有想像中的深刻和令我激動,但也是一齣算出色的港產片。

何玉玲是一個尚算幸運的女孩。

祝褔世界上無數個仍在水深火熱中的 Dokmy,不要忘了自由的美好和自己的價值。

arrow
arrow

    Zoe L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