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是傳奇的一位畫家,傳奇於他的天賦和他短暫的一生。
我不是一個喜歡畫畫的人,所以對於那些有名的畫家們的認識也僅限於他們如雷貫耳的大名而已。
真正意義上認識梵高是因為看到 《 Doctor Who 》第五季以他為主角的其中一集,
我才知道原來梵高是那麼的寂寞。
但劇集始終是以外星生物和虛構為主,梵高的人生只是充當故事背景並沒有太多著墨。
直到這次在飛機上看了這齣向這位近代最偉大的畫家致敬的電影,我才好像稍微貼近了他的生命。
故事從梵高自殺後一年開始,他生前的好朋友郵局局長為了替梵高將生前最後一封未寄出的信送出,
要求兒子 Armand 親自到巴黎去找梵高的弟弟西奧。
可惜,西奧在哥哥過世後因為過度傷心也隨他去了。
為了另尋可以收下這封信的人,Armand輾轉找到了許多與梵高生前關係緊密的人。
也透過他們重新了解梵高這個在他的家鄉阿爾勒被敬而遠之的怪人。
在郵差局長眼中,他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人。他專心地做著最喜歡的事情,與喜歡的弟弟不停歇地通信。
可是其他人卻總是摒棄他,說他是瘋子。他心疼著這麼一個被欺負的善良人。
在唐基老爹眼中,梵高是一個有著極高天份的畫家,他賣給他顏料也深信他終有一天必成大器。
Dr. Gachet 家的女管家說他是一個瘋子,是一個會帶來厄運的男人。
一個會割下自己耳朵,不守安息日的人怎麼可能會是一個好人。
所以他自殺的結局是預料之內。
在梵高人生最後五個月住的旅館主人 Adeline 眼中,他是一個溫柔又固執的男人。
他會不厭其煩地與好奇的小朋友玩,教他們畫畫。
他對待其他人雖然疏離卻很有禮貌,總是分秒不差地從早上八點拿著他的畫具出發。
那麼積極的一個人,某一天黃昏突然負傷回來,甚麼都不解釋也不求醫,躺在床上靜候死亡的來臨。
她不相信那是自殺,更傾向於一切皆有陰謀。
湖邊的船夫雖與梵高只是數面之緣,但已充份感受到他是一個多麼寂寞的人。
周遭的人都無法或拒絕走進他的內心,即使是畫畫途中突然有隻烏鴉停在他的午餐上,他依然能露出幸褔的笑容。
原來寂寞可以那麼實在。
很多人都像船夫,看得見梵高的單純和美好,也感受到他的無奈和孤寂。
會為他遭受的歧視而生氣,但卻始終沒有伸出援手。
如果說欺凌者是罪魁禍首,那麼袖手旁觀的人是否也是另一種被動的加害者呢?
假如船夫有出言阻止富家少爺們欺負可憐的梵高,或許他會發覺這世界上還有值得珍惜的美好。
但這些都只能是種種的「或許」了。
Dr. Gachet 的女兒 Marguerite是梵高生前走得最近的女士。
當每個人都認為他們有可能成為一對時,
她卻說,他們只是了解彼此的寂寞。
她後悔沒有回應梵高與父親吵架後最後一個投向的求救眼神,所以她能做的就是在他死後每天到他的墳前放上一束花。
Dr. Gachet 是梵高的精神科醫生,也是他最初的崇拜者。
在所有人都還不懂欣賞梵高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臨摹他了。
當很多人都認為 Dr. Gachet 是兇手時,他其實比任何人都心痛於他的離開。
也許 Dr. Gachet 也曾經嫉妒過為甚麼總有些人有著其他人窮一生精力都無法匹比的天賦,
所以他向梵高撕開了現實的面紗,逼他看清西奧為了他的夢想承受了多少壓力。
Dr. Gachet 沒有錯,只是他高估了善良的梵高承擔真相的能耐。
後來,也是因為 Dr. Gachet,梵高的畫作才開始重新出現在大眾的眼光中。
大概這是 Dr. Gachet 能為這位好友同時也是他的病人所能做的最後一件事。
沒有人一出生就是瘋子,所有的瘋狂都是世界迫使的。
人們的誤解和言語、親人的拒絕和冷漠、自我的懷疑和不安,
梵高曾經也像很多人一樣,想成為一個平凡人,達到其他人的期望。
因為這就是社會理論,這就是社會實踐,人人都是在其他人的認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梵高的瘋狂其實只是他最後決定忠於自己想做的事。
他的一生意義上真正存在也許就是他專心畫畫的那八年,因為在那八年的時光裏他才是真正的 Vincent VanGogh。
其實梵高有點像聖修伯里筆下的小王子,他看盡世上各種浮華和現實,
卻依然保持著最單純的心去愛和去感受這個世界。
他的畫就是他與世界交流的證據,他的畫是多麼的有生命力,多麼的靈動和斑斕。
因此他在信中寫道:「除了畫畫,我們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溝通。」
梵高的死,真相其實仍然無從稽考,有太多的謎團。
連梵高自己在旅館房間最後的兩天,他也拒絕說明。
也許,那不重要。
也許,離開對梵高才是一種解脫,他可以與他最嚮往的星辰同在。
也許,就像小王子要離開飛行員,回到他的 B612 星球上了。
謝謝 Vincent VanGogh,讓世人看到一個不那麼無聊的世界。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